English

岳飞是谁

1999-11-03 来源:中华读书报 济南市天桥区田庄东路 姜琦 我有话说

某日在朋友家,电视里正播放电影《三毛从军记》,大战之前三毛大喝一声:“我要做精忠报国的岳武穆!”我问朋友的就要上六年级的孩子:“知道岳武穆是谁吗?”摇头。“那岳飞呢?”仍摇头。

朋友的孩子学习很好,是三好学生,还写得一手好作文。我提出的问题相信会难倒很多孩子。这显然不是孩子们的错。十几岁的年龄是几乎记忆力最好的时候,这时看到听到的往往会长久地留在记忆中。我上小学时学业较轻松,也没有现在这么多娱乐方式,评书广播大受欢迎,《岳飞传》《杨家将》《明英烈》让我们津津乐道,小人书也是《三国》一类的,即使不爱学习的“调皮蛋”也能抱着《西游记》、《水浒传》的原著看得有滋有味。

再看看现在的孩子,书包越来越重,课余又要被家长拉着去学这学那,总算有点空闲了,就会淹没在光怪陆离的境外卡通书卡通片中,几个港台明星引得大小学生张嘴“酷毙”“哇塞”的,一部无聊透顶的市井闹剧《还珠格格》就让几乎全中国的孩子如醉如痴。并不是说这些东西不好,但如果孩子们整天就知道这些玩意儿可就大事不妙了。

一提起中国传统文化,有人就会将之与厚重、博大精深联系起来,以为“儿童不宜”(即不懂),其实真正的古典名作都有很强的故事性,一读之下往往会手不释卷。让孩子在被作品情节吸引的同时得到传统文化的滋养,比起如今那些充斥感官刺激(如视觉听觉)、导致可笑的所谓偶像崇拜的兴奋剂式的东西不是要强千万倍吗?

如有一天,老师问:“花木兰是什么人?”同学们齐声回答:“美国人。”不知我们该笑还是……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